活、传统、修养。。李可染
深入学习传统,深入认识生活,全面的艺术修养,这三个方面很重要。真正的学术可以说没有什么奥秘,它不是宗教,正确的道路就是奥秘。

  对于一个画家来说,第一要有个正确的道路。什么是正确的道路呢?我以为现实主义的道路是正确的道路。正确的道路不应当是自然主义的,也不应当是形式主义和一些忽视生活、传统,任意涂沫使人不能理解的所谓什么派。第二要有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方法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不是随随便便的,客观事物的发展都有规律性,按客观规律去做就是正确的方法。任何事物都有规律,如自然季节的春夏秋冬,社会发展的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学数学要先学加减、后学乘除,不能颠倒混乱,要有正确的方法。第三还要有坚强的毅力。一个人要想有点成就,必然做到这三点。这三点说起来简单,是老生常谈,真正做到很不易,能做到的人很少很少。

  一个画家要坚持现实主义的正确道路,就要认真学两本书:一本是大自然和社会,它包罗万象、无穷无尽,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任何一个现象,都是一门无尽的学问,深钻进去,都可成为个专家。画家要精读大自然、社会这本书,要真正深入客观实际,要熟读你要表现的那个范围内的大自然。第二是精读传统这本书。传统包括历史,历史本身是传统的一部分。人离开了客观世界,离开了传统,你不能创造出任何东西。传统包括古今中外,包括一切间接的经验,就是除了你自己直接经验以外的一切间接经验。传统是自有文化以来数千年亿万人智慧的结晶。不接受前人的经验是愚蠢的,不接受就是把自己退到了原始野蛮人的地位。说是这么说,我们是否真正认真学习传统了呢?大科学家牛顿说:“我所以看的比别人远点,因为我是站在前代巨人的肩头上。”把前代人的经验总结了,接受过来,变成了你自己的,你的立脚点就高了。大自然更是一个无限的东西,是永远探索不尽的。传统与大自然相比是微乎其微的。传统不过是前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个局部,前人已发现了很多东西,这是很可贵的,但未发现未认识的东西还很多。已经发现和认识的部分与整个客观世界相比是很少很少的。不学传统是愚昧,学了传统又认为传统已经到了认识的尽头,以为不得了,不去学习自然,那也是最蠢的。人类有文化才四五千年,与宇宙的年岁相比,真是微乎其微。一万年以后回顾现在可能认为我们还处在一个极其幼稚的愚昧时代。传统要尊重,但学传统不能认为是到了极点。我们对待传统的态度是尊重而不迷信。到生活中去是第一位的,传统是第二位的。传统(包括传统技法)是否对,还要到生活中去检验是非曲直,吸收其精华。鲁迅先生说的“拿来主义”是对的。站在传统的基点上观察世界,发现前人未发现的东西,因而产生创造,新的创造就是贡献。我劝大家认真学习传统,认真到生活中去发现前人未发现的东西。离开生活离开传统,你的想象力等于零,不能创造任何东西。有些青年没有一点基础,前人的东西没有研究,也不深入生活,就侈谈创造,就要去讲什么个人的作风了,这怎么行呢?

  传统和生活有很丰富的内容,这就是全面修养的内容。发现前人未发现的新的规律,才能有新的创造。要有对于传统的全面修养,对生活的全面修养,就必须有坚强的毅力,要攻关,攻很多关。追求一个真理并不容易。唐僧取经,闯过七十二魔难,才取回了真经。一个人没有坚强的毅力,没有战斗精神,不能获得真理,也达不到高峰。我刻过一方图章:“七十二难”,来激励自己和困难作斗争。以前我在中国画方面,做一点革新工作,保守派反对,虚无派也反对。艺术道路是崎岖不平的,“七十二难”是必然的。真正的艺术要讨出很大的代价,要攻很多关。困难是可以打倒的。学习总是由不会到会。事物的发展总是由低级到中级到高级,再从高级到顶峰。没有绝对的顶峰。顶峰是相对的,顶峰就是在我们的现阶段尽最大努力所能达到的高度。我们每前进一步,都是有条件的,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转化,才能前进。我们要经常检查自己,我哪一点不够:造型不够,传统不够,对客观认识不够,意境不够?认识了弱点,就要培养条件,使弱点转化。克服了原有的困难,还一定会遇到新的困难,又要准备新的条件。

  七十岁后,我天天总结,找弱点。弱点是拦路虎,克服了一个,就前进一步,在闯关中前进。总结时,不要老留恋长处,长处是跑不掉的,一定要总结短处。比如你的造型工夫是二、笔墨是一,你就下功夫解决笔墨,使笔墨提高到三。二加三就成五了。宇宙间没有绝对的平衡,总是由平衡到不平衡,认识薄弱环节,不断解决短处,你就能不断前进。

  人世间任何的学问,都是无止境地的。对艺术发展长河的认识,永远没有到达终点的时候。学传统,学生活,一步一步提高。历史上一些大科学家、大艺术家象牛顿、石涛,他们也是一个脑袋两只手,我们也有,他们可以办到的,是因为他们具备了某些条件,你没有具备这些条件,就难以办到。学习的大敌是争名争利、投机取巧,想欺骗别人,最后欺骗了自己。黄胄一年画二十刀纸,不容易。但任何人都有可能达到,关键看有没有毅力,看你能不能培养条件。艺术的道路是漫长的,比方说有几千里的路程,有人走了十里、二十里就停下了,自觉不得了,很骄傲。骄傲的实质是无知。当人你真正认识到宇宙的事物是无穷无尽的时候,你就会感到自己认识的太少,也就自然会虚心起来。虚心是认识的真实,不是表面自谦说假话。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①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看来孔子还是很虚心的。这是我们治学治艺应有的态度。齐白石说,他喜欢写意、草书,但写了一辈子正楷。就是说他自己认为只走了一半路。鲁迅说:“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③可是,我们有些青年,一开始没走多远,就骄傲自满,在原地踏步,老在那儿转。我们的眼光要放远点。深入学习传统,对传统要用细密的筛子去筛,不要把很多宝贵的东西漏掉了。但要尊重传统而不迷信传统。艺术的道路很远,一辈子走不完,能走相当的里程就不错了。很多人不认识这个道理。

  有位同学说,学素描没什么用。理由是有个老师在国外留学时画的素描很好,回国后没有搞出什么创作,因此他也就不想学素描了。素描是培养造型能力的科学方法之一,学素描好比打地基,打的是最低的地基。你说的那位老师所欠缺的是打了地基未盖房子,不盖房子,你只打地基有什么用?有人讲我的画画不下去了,画不进去了。这纯粹是个认识问题。本来要闯二十个关,但他只闯了一关、两关、就不闯了。不继续攻关,怎么能进步发展?

  有个青年叫我写几个字,我写了“实者慧”三个字,意思是投机取巧不行。有人朋友去见齐白石,回来后我问他对齐白石有何印象?他说我看他象个傻子。常言道,“大智若愚”。真正聪明的人都是老老实实的,世界上对人类社会有贡献的人无不知此。此艺术这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

  什么叫聪明?聪明就是听得清,看得清,对客观事物认识得比较清楚,很重要的是注意力集中。这又牵涉到治学方法问题。大杂烩的方法是混乱的,因而也是错误的。学问是浩瀚无尽的。学艺术,会遇到许多很复杂的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总想“毕其功于一役”,一起解决,那就一辈子都解决不了。大杂烩,小拼盘的方法,我认为都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时间分割太碎、精神涣散不行。越是困难、复杂的事,越要用单纯、集中、分阶段的方法解决它。有个王子折箭的故事,说有个国王让他儿子把一束箭折断,王子总是折不断,一个个折,折断了。这就是战略上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聪明人就会精神集中。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注意力集中。爱因斯坦连回家的路都忘了。牛顿请朋友吃饭,他搞研究把吃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朋友怕打扰他,独自把饭吃完走了。等到牛顿走出实验室,看着饭桌上用过的餐具,他自问我已经吃过饭了么?注意力高度集中,就象图钉,一按就钻进去了。很多人很有潜力,可连一半也没用上,精力分散了。有人一下子想解决很多问题,笔墨、作风、派别……,他不是按步就班,循序渐进,收效往往不大。庄子曾讲过一个故事:有个驼背老人,在树林里粘蝉,好象用手拿,一个也跑不掉。孔子问他本领哪里来,老者说,我练出来的,我用一根竿子顶个球,后来加成两个球、三个球,这样练来练去,从不间断,手就稳了,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除了练这个基本功以外,粘蝉时,宇宙之大,但我什么都没有看见,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蝉的翅膀上。孔子听了很感慨地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④齐白石有方图章:“鬼神使之”,注意力高度集中,作画时若有神助。

  我回顾过去,我的画假若有那点长处,这是我认真学习传统,认真深入生活,认真实践的结果。我不依靠什么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个苦学派。我画画时常常在想,我是在画画,还是在学画,还是在研究画,结论是我在学画,研究画。我今年七十多岁了,我一辈子都是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

  没有准备,今天谈的是我在学习过程中认为比较重要的几个基本问题的点点滴滴。至于在艺术上如何创造,如何加工,对于生活矿石的“采”与“炼”等等,有关创作的许多问题都没有谈到,是很不全面的。